《完美的降D大调》

曲谱钢琴网第一钢琴谱门户,提供专业全面的完美的降D大调琴谱,下载月球之花的完美的降D大调钢琴谱就来曲谱音乐网

该曲谱共4页,未登录情况下只能查看第一页,登录下载后可查看全部内容。

曲谱介绍

类型: 钢琴谱

描述

完美的降D大调独奏谱降D大调填个鸽坑w
这整首的旋律和声就是完全靠“脑里顺着响出下一音”的写法写的,也就基本是随性乱写的,所以就很滑稽hhh,且也连自己都不知道这些和声是怎一回事,现在分析回自己的和声都费了一大番功夫.我记得当时写的时候甚至还没打算将它写成完整作品,不过是想随手摸些奇异音响。也挺受追鸽影响的。
研究一番后,我发现了两个或多个和弦复合的几种情况,一种是横向平摊开两个和弦,避开不同和弦在纵向上的不谐碰撞来复合,如第21小节左手还有30小节右手Bm和降Bm的横向交织;第二种是在两个和弦分解的情况下,选择适当的和弦音纵向碰撞来复合,如第12、22小节;第三种就是不顾纵向而直接复合,但也能够协调的,像29小节。前两种都属于“偷偷共存”以达到合理地制造奇异色彩,而第三种就较难解释了,可能跟音的解决、复合和弦的作用的相近程度、前后乐境(这三个因素性质相近)等因素会有关。此外也还有许多我没有能力解释的东西,毕竟是纯粹的感性产物2333.还发现了一点是,在慢主题的T上旋律音出现125就会很通日月景,有股诗意。
有些地方我想讲下写作想法,就是20、21小节的外加二度音。20小节第二拍右手第一音如果只要降E的话会有点生,如果只要D的话又不对味,而如果两个音都要,那在音响上这两个音合成的那“一”个音的味道才刚好令人满意。这两个音是互相作用的,所以将它们归为同一声部。而21小节那个单独的F音放在那串五连音里,而且是放在一个靠中间又不那么均等的位置,是为了让音响和色彩都不那么单调,让重复的音型流动起来。按属性来说,那个音仅是旋律的一点外来装饰而已,所以单独把它搁在另一声部。这两个外加的二度音都用作平衡音响和色彩。
还有一个我觉得挺有趣的是38小节第四拍那个“隐藏属音”。因为它埋在一个十音和弦的混沌里,所以就可以好好地隐藏在pppp的力度里,但又因为它和当前和弦的低音成不协和的小二度,所以这个音的作用(属)就会被显出来了,这样一来就给人“几乎听不到它的存在,却听到这两个不通的和弦接顺了”的感觉。就像在混沌中偷偷通过一条小道回归自然一样。也像晚霞消散时的那种模糊。
说说我听这首曲的感受:之所以叫日落是因为我听起来感觉挺有日落的画面的。而因为中段的低音半音上行的和声给我一种升温感(这个进行好像似曾相识…),所以就叫夏季的日落了。我觉得前段就像是黄昏环境的渲染,到中段才是戏肉——日落的动态描写,那些音阶琶音就像流动的彩霞,和声就表现了彩霞的变幻莫测。尾段的画面就像夜幕已经降临一样,而黄昏时的景物还未完全消散(大、小和弦的重叠好像就有所表现),繁华一片。最后才彻底进入月光皎洁的安详夜晚。可能我写作时潜意识里就想着日落吧...
因为22小节右手无法演奏,所以做了个ossia,在试听二里呈现。
---------------------------
第5小节左手旋律线条依C全音阶而用还原D、E,而后却意外地将这条全音阶的#F、E降低半音,这就有了黄昏那种欲扬又抑的消沉感。因为这条全音阶还未开始解决,所以之后又回到C全音阶的D、#F、#G(bA)、#A(bB)上,等被解决。
------------------------
2019.7.9:
(接上)这样这个和弦就成了一个稍作改动(升高了五音,变成上一和弦的内音)的六级大,加上底下有降D持续音,所以这个六级大是被淡化了的,到这里时没有明显的变换和弦感,给人感觉是由上一和弦延续来的东西一样。同样,这样淡化了也就像黄昏的落寞感了,否则就太明朗了。
-------------------
上次的和弦标记错漏百出,到现在才修改,实在抱歉h
这次发现了:中段是从降D主和弦开始发展的,而离调时也一直贯穿着降D主音,这就像“站在原地不动,看着变幻无穷的景色”一样。27小节旋律突然出现大二度级进,显得突兀和滑稽,到28小节就被高音bE、bD中和掉了。还有从23小节至尾,和弦低音也一直是下五度走,也符合了日落(我认为向下走最协和的音程会有种回归感,偏负面)。
这首曲写的时候是按四四拍思维写的,所以多数节奏变换都是以四分音符为单位的,都是之后分析才发现它是二二拍律动。网友原创月球之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