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约有 2900 项符合查询结果,库内数据总量为1157846项。(搜索耗时:0.0142秒)如果搜索曲名无法找到,可以尝试曲名+歌手名字。
...曲 Etude in f Minor WoO.1 《f小调练习曲》Etude in f Minor WoO.1 ,无编号作品, 作于1836年。但于当时未发表。作品为f小调,4/4拍,激动的急板。双手交替的琶音练习曲。近似于“无词歌”体裁,在琶音伴奏下的旋律优美动人。名人名曲...
...,又译“情歌圆舞曲”,为四手联弹及可省略的四个声乐声部而作,作于1869年,共十八首。这十八首歌曲每首演唱起来都不超过三分钟。这些3/4拍的圆舞曲,采用的是德国诗人陶玛(Georg Friedrich Daumer, 1800-1875)的诗篇,是勃拉...
...钢琴练指法原版可高清大图打印,带指法,经专业校对,无错误 音频每首间隔时间大概如下: 第11首:开头到1分06秒结束 第12首:2分15秒结束 第13首:3分21秒结束 第14首:4分28秒结束 第15首:5分33秒结束 第16首:6分40秒结束 第17...
...集,作于1900年,约于1904年出版,共由六首旋律组成,均无标题:
1. a小调,3/4拍,小行板。
2. b小调,6/8拍,小快板。
3. e小调,4/4拍,行板。
4. 降D大调,4/4拍,如歌的。
钢琴谱
...可以看出作曲家对四度的偏爱。左右手十分忙碌的交替,中间还插进了一段圆舞曲的乐句。
第三乐章,慢板,乐曲中充满了凄凉的情绪,伴奏部分是十二音音列式的固定音型,在此伴奏音型上出现抒情的旋律。
<......音乐法则被抛弃,代之而起的是流派纷呈的“新音乐”,无调性音乐、表现主义、后浪漫主义、新古典主义、十二音列等等相继出现,“求异响于新声”是欧美音乐的时代潮流,而拉赫玛尼诺夫不为所动,仍然在十九世纪的风格...
...小姐收集,曲名不详。葛仁杰最先是于1902年将它改编成无伴奏混声合唱曲,直到1911年方改编成钢琴独奏曲。采用降E大调,4/4拍,自由但不过分的慢板。旋律委婉,令人感到辛酸。葛仁杰随后还将其改编成弦乐版,使其更广为流...
...这些作品中他以更大的机智和自由来掌握他早先作品中的无调性技巧。节奏更尖锐和复杂。其中最后一首《圆舞曲》是勋伯格建立在十二音音列基础上的一首完全有组织的作品,它表明作曲家这时在头脑中确切地形成了十二音创...
...要素,反复两次后,经分散和弦的经过部,第二主题在内声部出现,以第二主题的后半部为呈示部小结尾。发展部以发展第一主题的第一、三个动机始,着力于第二主题发展。再现部为发展部再现后,极快板,第—主题主要动机...
...创作的最后的钢琴作品《降E大调主题》。 第一变奏在上声部有一些装饰性十六分音符,乐谱中的“第一声部”和“第二声部”两个术语,用在真正的二重奏上令人生厌,但这些十六分音符引向第二变奏和第三变奏中更为丰富、...